close

本篇文章摘自:商業周刊第 934 期


作者:鄭呈皇






獨特的航行隊形 採大雁形,船隻溝通也有標準流程





確保船隻的品質,只是技術的突破,人的管理才是更高難度的挑戰,尤其在海上要管理上萬人,難如登天。而且,鄭和船隊裡,罪犯比率占了八成以上。一群原本該在監獄的人,到了海上,為何能不逃跑、不鬧兵變?





首先,在船隊的航行方式上,他們設計出一個大雁隊形,彷彿一支組織嚴密的海上軍隊。居中者為鄭和的主船隊,也就是寶船,負責發號施令。而在隊伍前後、左右則是機動性高的戰船,上面裝有攻擊用的武器、炮火。





另外,水船與糧船則穿插其中,負責隊伍的民生需要,每十天就會靠港補充淡水與物資。另外,對未知的航域,都會先派小船組成隊伍去前方探路。只要前方遇到攻擊,指揮船會下令變換隊形,整個雁形隊伍立刻掉頭,由後方的船隻領隊,機動性極高。





而船隻之間的聯繫,白天用紅色的旗幟,晚上則掛燈籠,前營以兩盞平列,後營兩盞一高一低。如果遇到敵人,則寶船會高掛五盞燈。如遇下雨視線不佳,則以鼓與鑼代替,傳達出前進、後退、集合等命令。每一艘船都必須清楚這些旗號與燈號的標準流程,才能確保所有船隻在最短時間內收到命令,如神經傳達般無礙傳達。





明確的決策紀律 曾因為交貨延遲,處死48位工匠





隊形確定後,如何進行決策?翻開鄭和的海上組織,核心決策是由約六十位太監所組成,每遇重大事件彼此要合議決定,由於海上管理需要面面俱到,透過合議可以降低決策失敗的風險。第二層則有六百位軍官,做為下層水手與上層太監的溝通橋樑,只要有新命令下達,他們就會負責執行命令,而平時則管理大小船隻。「他沒有電腦、Email,但貫徹指令卻有如電腦般的精準。」台大國企系教授湯明哲這麼評論。





決策後要貫徹,就需要賞罰分明,敢給、敢要求,才能產生鐵的紀律。鄭和對違反軍令者立刻處理,嚴厲執行,他曾為了未能如期完成造錨,殺了四十八位工匠。但對於有功者,只要回到中國,封官加爵絕不吝嗇。





嚴密的分工組織 50種職業人員,連媽祖都有專職香公





此外,為了每次平均兩年的航行順利,船隊配有超過五十種的職業人員。例如,觀天象的陰陽師、教學的老師,甚至,連媽祖都有專職的香公,一天三次對著媽祖燒香。遇到颱風時,香公就會朗誦經文,祈求媽祖保佑,以安定民心。連隨行翻譯官若不幸在海上死亡的變數,都考慮進去,鄭和會根據造訪國家而挑選的翻譯官都是會說兩種語言以上者。此外,在醫生方面,平均一百五十位水手配一位醫生,還按咽喉、眼科、接骨等科別;為了讓人員適應海上枯燥生活,甚至還安排心理治療師隨行。此分工之精細,較之現在的大型遠洋艦隊,有過之而無不及。





鄭和綿密的完美管理布局,甚至讓船隊安然度過天災與戰爭兩大危機。





首次出航,鄭和船隊南下經過馬祖島,船上的陰陽官(觀測天候)發覺東南天空有厚重黑雲形成颱風,直逼船艦。這時鄭和步出艙外,聽取報告後,大手一揮,船上掌舵、管纜線、架帆的水手立刻依照訓練定位,協力穩固繩索篷帆。





同時,一旁的道士則快步進入天妃室(供奉媽祖的神壇)祈禱,耳邊的鼓聲與鑼聲響起,按照長短聲更換隊形。前營隊伍立刻更換方向,往閩江琅岐港駛進靠岸,頃刻完成部署。這個強烈颱風在海上肆虐兩天才消失,但鄭和僅損失五艘小船、八十名士兵,僅占所有人數的○‧三%。鄭和首次出航便能將損害管制控制到○‧三%,足見其分工訓練,這是滴水不漏的細節競爭力。





另一次危機,發生在第三次出航。明朝永樂九年(一四一一年),鄭和船隊經過錫蘭山國(斯里蘭卡)時,該國國王覬覦鄭和船隊的財寶,表面上邀請鄭和與兩千名士兵到島上參觀,暗地卻派五萬餘人去襲擊鄭和船隊,並且伐木擋在海上,斷絕鄭和船隊。





鄭和發現後,趕緊派出擅長作戰的指揮軍官拿著「印信」,帶著二十名勇士偷潛回船隊,當「鄭和分身」在海上指揮船艦與錫蘭山海軍對峙;另一方面,鄭和親自帶領士兵突圍出城,並俘虜了該國國王,獲得勝利。印信,除非有絕對信任,否則等於把軍權整個交給屬下的人,很可能被奪位,但鄭和卻敢在第一時間把印信給指揮軍官。這支「世紀之最」的海上船隊,在這次危機中展現突出的化解力。





帶領兩萬名罪犯的鄭和,除了千絲萬縷的細節管理外,他更深諳人和的重要性,這可從他行經麥加的朝聖決策看出。





和諧的團隊關係 行經麥加,卻把朝聖機會讓給下屬





鄭和為回教教徒,麥加朝聖是一生的夢想,但每次有機會朝聖他都按捺著,將機會讓給下屬。此舉,一則鞏固了團隊向心力,再者淡化領導不同宗教信仰的衝突,很有智慧的避掉了鼓譟叛變的風險。





一次航行成功是僥倖,七次成功呢?從鄭和,我們看到管理的高難度,其背後複雜的管理流程,所形成的組織能耐、企業文化。因此當鄭和最後一次航行病死途中,在頓失領導者卻不會樹倒猴孫散,繼續由副手完成使命歸航。





一般人容易簡化成功,但如同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說:「魔鬼都在細節裡。」要成就一個龐大如鄭和船隊的組織,就必須用繁複的細節去堆砌出競爭力,湯明哲說:「即便對方模仿自己九九%的細節,但卻有一%沒模仿到,一樣不會成功。」





在產業廝殺激烈的微利時代,注重細節還不夠,注重細節中的細節才有競爭力。而競爭力的源頭,回溯六百年前鄭和出航那天,就有了解答。六百年後,重新看鄭和,他不只是一名太監,更是一位卓越的執行長。















-----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ppe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